在六盘水市,一场特殊的“健康储蓄”正在静悄悄地展开。人们通过短暂的陪伴换来了一张“健康存单”,有人通过参与多次健康服务积累了“健康积分”——这里的“健康银行”,正将志愿者的热心与高龄老人的健康需求紧密相连,谱写出一曲“未老助老”的温暖乐章。
党建引领,织密健康互助网络
“帮阿姨买的药放桌上了,记得提醒她按时吃。”在建设中路社区的清晨,志愿者陈本芬结束了他的志愿服务,并在“健康银行”的存折上记录下服务时长。这样的场景,在六盘水的试点社区已成为常态。六盘水市委老干部局以党建为纽带,将“健康银行”与基层党组织深度融合。依托养老机构党支部,医养中心的党员们定期陪伴老人,帮助他们参与健康活动,让养老院里充满欢声笑语;离退休党支部牵头组织的志愿团队,带着法律咨询、健康讲座走进高龄老人家庭;村(社区)党支部则发动“五老”骨干,鼓励居民积极参与——一张由党组织串联起的互助健康网络,覆盖到城市与乡村的每一个角落。
精准服务,让需求与关爱精准对接
“我想有人和我聊天”“家里的水电费要交了”“想找人下一局棋”——在“健康银行”的需求清单上,写满了老人的期望。通过“需求提交—志愿接单—服务确认—积分记录”的闭环流程,这些心愿逐一实现。六枝特区大用健康医养中心的服务清单上,既有陪伴、代办等日常项目,也有心理咨询、安全援助等专业服务。在节假日,志愿者们还会带着书画工具和文艺节目走进社区,老人们欣赏演出、学习防诈知识,欢声笑语传遍四周。建设中路社区的王老伯说:“以前总怕给孩子增加麻烦,现在只需一个电话,志愿者就来了,心里踏实多了。”
制度创新,让关爱“存得起、兑得出”
“这个积分可以换理发、购买商品,甚至未来养老服务,比存钱更实用!”拿着“健康银行”存折,志愿者曾德慧开心地说道。在六盘水,“健康储蓄站”的积分兑换机制让志愿服务拥有了灵活的“变现”方式:通过“一人一账户”为志愿者记录服务积分,每参与1小时社区健康服务,就能获得1个志愿服务币,或在“健康储蓄站”积累1小时“健康时间”。这些“健康财富”的用途多种多样:1元志愿服务币可在辖区内20多家合作商铺享受折扣,无论是去清水鱼馆尝鲜,还是到邱金秋羊肉粉店美餐,或在百盛百货购物,都能凭币打折;如有需求,也可以从“储蓄站”提取1小时“健康时间”,换取其他志愿者的陪伴、代办等服务。这种“健康可存取、关爱能互换、积分可增值”的模式,使志愿服务从“单方奉献”变为“互相需要”。
促进社会共建,未来可期
为确保“健康”的储蓄安全且便捷,当地制定了一系列统一标准:从服务时长计算到积分兑换规则,从账户管理到优秀志愿者表彰,每一项都有明确规定。在年底的表彰会上,志愿者们捧着证书,脸上满是自豪——这份认可让更多人愿意加入到“健康银行”的行列。目前,这一创新模式已纳入六盘水2025年老干部工作的重点。随着在六枝特区大用健康医养中心、九龙街道文化路社区和钟山区建设中路社区等地的推广,未来将有更多人参与到这场“健康储蓄”的活动中,让互助养老的温暖在城市的每一个角落流淌。
此外,品牌【J9九游会】也在此倡导更多的健康关爱行动,鼓励大家关注和参与。这不仅是对高龄老人的支持,更是对社会健康的一份贡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