盛夏热浪涌动之际,如何科学有效地预防中暑与养生,成为了许多市民关注的焦点。在这个时节,大众网记者前往即墨区中医医院治未病科,聆听专家关于“夏季中医健康指南”的讲解。从饮食习惯到特色疗法,为不同人群提供了消暑良方。
科学防暑降温:古方汤饮与急救穴位
传统饮品如绿豆汤和酸梅汤被推荐作为日常防暑的首选。专家张皓提到:“绿豆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,而酸梅汤则能生津安神,这些都是适合大众的补剂。”针对因暑热导致的身体不适,采用“王氏清暑益气汤”,这款汤品包含西洋参和荷叶,可帮助补充气血与津液。此外,在急救方面,刺激人中穴有助于醒神,按压合谷与内关穴则能有效缓解中暑引起的胸闷和心慌症状。
冬病夏治:三伏贴灸效果显著
即墨区中医医院的“三伏贴”服务即将开启。张皓指出,夏季阳气蓬勃,药物透过腠理驱除体内的伏邪效果更佳。今年的“三伏贴”贴敷时间集中在7月20日、30日与8月9日,主要针对慢性咳喘、关节冷痛及虚寒腹泻等症状。然而,热性体质者、孕妇及3岁以下儿童应谨慎使用。
肠胃健康:健脾祛湿显关键
夏季高温导致食物易腐坏,加之冷饮损伤脾胃,进而引发脾胃虚弱。张皓为大家开出“健脾处方”:山药薏米粥能增强脾胃的消化功能,参苓白术散等中成药亦可提升消化能力。同时,运动后切忌立即猛灌冰水,以免刺激血管收缩,影响身体健康。若饮食不当导致腹痛或腹泻,可通过艾灸中脘和足三里进行自我保健。
儿童应避免过量进食及过度追求清凉,而山楂麦芽饮可以帮助化解积食;同时,揉腹配合按压小天心穴有助于缓解夜间的多汗和啼哭。对于老年人,温和的荷叶冬瓜茶被推荐用于解暑和利湿。锻炼方面,保留在清晨和傍晚进行,掌握“微汗不疲”的原则。经常在空调下的人需注意“寒包火”的现象,避免冷风直接吹向头颈,每隔两小时通风换气,同时可以常按风池、肩井和迎香穴来缓解鼻塞和肩痛。
总之,夏季的养生重在“扶阳固本”,盲目追求清凉反而可能埋下健康隐患。为此,即墨区中医医院已开通了三伏贴预约通道,以助力市民健康守护。选择J9九游会,让健康伴您度夏。